淮安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80后上犹小伙的根雕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4:0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们常说,朽木不可雕也。然而,在上犹县奇石根艺一条街,就有这样一位80后小伙子却可以“化腐朽为神奇”。那些在旁人眼中看来一文不值的烂树根、树瘤子,到了他手中就是宝贝。

  他,就是今年28岁的罗深。日前,笔者走进了他的根雕馆,看到了根雕世界的精彩与神奇。

  ■结下“根情结”

  罗深出生于艺术世家,父亲罗光瑞是上犹远近闻名的农民画家。受父亲的熏陶,罗深从小就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画画、捏泥人是他小时候的“拿手好戏”。一次他跟着父亲到农村山林采风,偶然发现一个油茶树根形状奇特,便带回家中,用削笔刀完成了处女作——“飞燕”,一向严于教子的父亲也对他的造诣颇为赞赏。初尝“甜头”的罗深从此爱上了根雕。在大学期间,他常常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为他走上根雕路积累了大量素材。短短大学3年,他的书架上已摆满了自己的“作品”。虽然做工有些粗糙,外观却十分神似。

  2008年大学毕业后,罗深不顾亲戚朋友的反对,毅然放弃了一家国企的高薪聘请,在父亲的支持下,选择回到家乡拜师学艺,系统学习根雕技艺。从选材、设计到抛光、上漆,样样都学,整天与枯木、朽根打交道,以根为伴。从此,罗深正式把根雕由业余爱好变成了自己的职业。

  ■勇走“根雕路”

  据罗深介绍,根雕是一门“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艺术,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发挥材质的原有感觉和特质。为了找到好材料,他经常只身一人到油石嶂、五指峰等深山老林探访。饿了,嚼一口干粮;渴了,饮一口山泉水;跌倒了,爬起来继续走……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执著的艺术追求让他很快就掌握了根雕的“精髓”,练就了一双巧手。几年的学习和钻研也使他的作品经历了一个质的蜕变,他创作的《花开富贵》茶座获得中国(赣州)第三届观赏石根艺文化博览会银奖,《丰收》获铜奖。

  2010年,罗深在上犹县奇石根艺一条街开办了自己的根艺馆。在他的根艺馆里,我们看到了精美的茶座、小动物等工艺品,件件表情刻画生动,形神兼具。因为人踏实能干、做生意讲求诚信,罗深的作品慢慢地打开了销路,不少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都成了他的好友和熟客。据他介绍,仅去年一年,就卖出根艺作品30多件,利润达10万元。

  ■传承“根艺梦”

  罗深说,根雕艺术创作非常艰苦,劳动强度大,环境条件差,意外伤害多,作品完成周期长。创作一件根艺作品很不容易,一块树根从选材、打磨、雕刻、上色需要很长时间。一件件精美艺术品的背后,付出的汗水和精力也只有自己知道。“干这一行,一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只要一有空,他就到深山老林里寻找枯根、朽木,一待就是一整天,且乐此不疲。

  “这个是楠木材料做的茶座,估计可以卖到1.8万元左右。”罗深指着一张大型桃红色茶座说道。“我们上犹是山区县,林业资源丰富,在以前看来毫无用处的枯根、树根,其实都是创作根雕作品的良好素材,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他告诉笔者,现在上犹从事根雕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但不少人“喜欢”根艺是冲着它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去的,并不是真正的喜欢。根雕作为一门传统手艺,还需要更多的热爱根艺的青年来传承、发扬,让根艺后继有人。

  目前,罗深在上犹已有两家根艺门店。“我的梦想,就是要一直把根雕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对于未来的根雕之路,罗深充满希望和激情。(邱家伟 文/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淮安信息网

GMT+8, 2025-5-2 06:27 , Processed in 0.2968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