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论坛
标题:
感受苏区振兴的脉搏跳动 ——境内外媒体在我市开展“世界看赣州”活动侧记
[打印本页]
作者:
mwp2n
时间:
2013-7-7 11:32
标题:
感受苏区振兴的脉搏跳动 ——境内外媒体在我市开展“世界看赣州”活动侧记
感受苏区振兴的脉搏跳动
——境内外媒体在我市开展“世界看赣州”活动侧记
6月17日至19日,在《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一周年之际,十多家境内外媒体在我市开展“世界看赣州”活动。境内外媒体记者们在我市看经济、看文化、看生态,一同感受着苏区振兴的脉搏跳动。
17日,境内外媒体记者们揭开了“世界看赣州”活动的经济篇。在赣州开发区格特拉克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和伟创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看着车间里先进的生产设备,听着企业负责人的详细介绍,记者们纷纷拿出相机来拍照或是认真地在本子上做记录。
香港商报记者黄颖还仔细地采访了企业的负责人,不时地在本子上写着。“我刚才了解了一下企业的投资情况和发展规模,我感觉《若干意见》出台后,zf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而客商也更加乐意在赣州增加投资,这对赣州的经济发展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黄颖的话引起了香港文汇报记者王逍的共鸣:“赣州的投资环境相当好,好的环境才会吸引客商来投资,我认为赣州的发展是非常有潜力的,赣州也是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城市。”
而欧洲华文电视台记者孔保新对格特拉克传动系统有限公司的自主创新很有兴趣,“这家企业关注最新传动技术的发展,坚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前景非常好。同时,这也能为赣州带来良好的效应”。
18日,在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境内外媒体记者们被那里的生态之美所吸引,拍照、摄像、提问,大家都忙着和自然风光做近距离的接触。
“三僚堪舆文化独具特色,村里的青山绿水更是让人流连忘返。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共和国开国上将萧华便是该村萧姓的第38代传人。”中国日报记者孙晔说,她是第一次来赣州,但对将军县兴国早就不陌生。在革命战争时期,赣州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兴国也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该县孕育了萧华、陈奇涵等56名共和国开国将军,还创造了被**同志称赞的“第一等工作”。
说起兴国的红色历史,孙晔像是半个兴国人。她还说,革命战争时期,赣州人民展现出艰苦奋斗、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强大精神,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今天,赣州人民一定能再次借助苏区精神的伟大力量,实现振兴梦想。
在境内外媒体记者中,有人喜爱红色文化,也有人对客家文化情有独钟。“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客家人民勤劳勇敢。看过客家围屋后,更加难以抗拒客家文化的魅力。”在龙南县关西围屋参观时,喜欢客家文化的新华社记者温美良对关西围屋的设计和客家人的智慧大为称赞。温美良说,围屋内雕刻精细、蕴含深意的窗棂门扇,还有布局巧妙、层层递进的厅堂屋房,这些都是客家文化的智慧结晶,是客家人的骄傲和前进的动力。
不仅是温美良,其他境内外媒体记者也被古朴大气的关西新围所征服。他们与围屋居民亲切相处,其乐融融;行走在恬然幽静的人与景中,一点点触摸着客家文化的足迹。
“这里的梯田太美了,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看到崇义县的上堡梯田,香港经济导报记者何旭高兴地对同伴说。19日,境内外媒体记者们来到以生态闻名的崇义县,大家纷纷拍照留念。
孔保新说:“我发现,赣州在保护生态资源方面下了真功夫。上堡梯田就是赣州的一个绿色符号。它提高了山区的种植产量,同时形成生态旅游业,是把生态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的成功案例。从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发达的工业时代过后必将迎来生态经济时代,生态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流产品,生态资源将成为重要发展资本。赣州具有这一先天优势,应扬长避短,进一步保护生态资源,做大生态产业链,将生态资源转化成更多的经济效益,使之成为苏区振兴的又一力量。”
欢迎光临 淮安论坛 (http://www.feilao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