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给理想更多的空间?
2011年凤凰网将部分博文集结成书,取名《给理想一点时间》,今年再次出版,名为《给理想一点时间II》,我的两篇博文被收录其中,分别是《中国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多远?》和《德国民富国强的逻辑》。
坦率地说,我对这个书名有点不同想法,主要是不太喜欢书名后面的“二”字。在这个够二的时代,我们还给自己的书标上“二”字,岂不有些滑稽?此书出版前我曾问过凤凰博报有关负责人,将会取个什么样的名字,他告诉我这个书名。看他的语气比较坚定,我就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其实很想建议他将此书改名为《给理想更多的空间》。
为什么要做这样改动呢?原因很简单:我们已经给理想太多的机会和时间了。六十多年前,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立志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可笑的是,到了今天,我们这代人竟然还在为此奔走呼吁。而可悲的是,当我们为理想呐喊的时候,却不断遭遇敏感词、封杀和诸多的限制。这个时代给予理想的空间不是越来越多,而是相反。所以,如果这本书更名为《给理想更多的空间》,恐怕就更为贴切。
那么,我这点可怜的理想是什么呢?
首先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民富国强。请注意是民富国强,而不是国强民富。字都一样,但顺序改变,意思就相差十万八千里。民富是基础,民不富而国强,这个国家注定是纸老虎,见到外国人就阳痿,连钓鱼岛的边都不敢碰一下;民富是根本、是目的,如果民不富,这个国家的强大就失去了意义。
如何才能做到民富国强呢?这个题目看似复杂,其实非常简单。我送给统治者两个词:一个是“放手”,另一个是“减私”。什么意思?“放手”就是放松管制,让广大人民群众去自由创造财富,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行,任何事都必须事必躬亲,这是典型的落后管理思想,和挖煤致富的企业家一个样。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就证明了这点:放开对农民的限制,让农民承包自己的土地,于是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就解决了;放松对经商的限制,城市商业就繁荣了。总之,统治者只要谦虚点,不要觉得自己万能,经济就会得到发展。“减私”就是减少私心的缩写。人都有私心,统治集团或统治者个人都不例外。只要私心减少了,社会就趋向公平了。你不能独自经营富得流油的企业,比如电力、石油、电信、金融、采煤、采金等,然后告诉老百姓:这些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否则国家的安危就出现问题。对于这种话,10年前很多人会坚信不疑,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就成弥天大谎了。
因此,“放手”会激发民众的积极性和参与精神,为个人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这就是经济的增长问题。而“减私”则是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如果做到了这两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有了保证。民富了,国能不强吗?
话说到这里恐怕就快触及敏感墙,再往下说就不好办了。但是,话不说不痛快,还是要想方设法、尽量委婉地表达出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谈德国。德国民富国强有哪些因素?当真的宪法、稳健中间的经济政策、廉洁的zf官员等都是相当重要的因素,但最重要的却是合理的政治体制。一个合理的政治体制会制约权力的泛滥,会制约当权者为个人捞好处的冲动。这两者归根结底还是“放手”和“减私”的问题。
这两年多时间里,我为此写了两本有关德国的书《为什么德国民富国强》和《德国式领导力》以及上百篇有关德国的文章,被多名留德人士笑称为“德国狂”。我对他们说:你们以为我愿意这样吗?自己想说的话不能直接说,还必须绕到德国去。说多了,有人会讽刺:“难道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德国那么好,你干嘛回来呢?”更不友好的人还会骂:“滚回你们德国去!”这些误解或侮辱都不算什么,可怕的是统治者会认为你是“与境外势力相勾结”的人,甚至是“敌对分子”。为此我只好公开声明:“不接受境外任何机构的指使和资助”。但说这些有用吗?基本上没有用。统治者一旦想治你,你会莫名其妙地被安上“叛国、卖国”的罪名。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吗?不是。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罪名是“叛徒、内奸、工贼”就是明证。如果刘少奇真那样,他干嘛煽动工人、市民和学生反对国民党?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刘少奇为我党取得政权是立了大功的。可见,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我的第二个理想是希望教育归位。现在的教育已经错位,出现问题了。错什么位?第一,教育的出发点是为了捞钱。从小学到初中,即使名为“义务教育”,但你还不得不交很多莫名其妙的费用:杂费、校服费、活动费、教辅费、课外培训费等,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好点的学校,那么天文数字般的择校费或赞助费是必不可少的。到了大学,每年竟然还要交上万元的学费。这个GDP全世界第二的牛逼国家,教育经费仅占GDP的3%左右,目标竟然是2012年达到4%。这点可怜的经费当然无法解决学费问题,相比之下,德国的教育科研经费已经占GDP的10%,教育全免费,纳税人把教育的责任都丢给了zf。因此,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难道中国有比教育更重要的事情?另外的96%都干嘛去了?第二个错位是,教育成了统一思想、培养良民的工具,这个话题就不多说了。
由于出现错位的问题,所以教育完全失败。中国六十多年来,十几亿人口竟然没有出现过一个有技术含量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要知道中国有几千所正规大学,而德国只有三百余所大学,仅仅一个哥廷根大学就有几十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多大的差距?难道是中国这个民族的素质问题?我个人对此表示否定。退一万步说,即使中国人素质再差,也不至于如此惨不忍睹。
那原因是什么呢?还是走老套路:谈德国。德国的经验就是:办学独立、教学自由,即政党松手,行政远离。说去说来还是刚才的两个词:“放手”和“减私”。党政对教育放手,让教授和学生独立治校;政党少一点私心,多一点公心。政党利益应该让位于民族的前途,别去教化学生忠于组织,而应该告诉学生忠于良知。
如果目前的状况还继续下去,中国的前途令人堪忧。也许有人会问我:你凭什么下此结论?告诉你,我参观了几十所德国中小学,了解他们如何教育孩子。德国学校教育的第一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鼓励孩子学会思考、教会孩子学习知识的方法,然后才是传授知识。在德国,孩子也要参加考试,但应试教育却与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见,中国和德国教育理念差距有多么大。
虽然中国教育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但解决的办法却很简单:放手、减私,如此而已。
我还有很多的理想,比如少一些对外援助,多把实惠留给国内人民。为此,我写了很多博文,例如《该到和朝鲜说再见的时候了》,点击量突破560万;《北极熊让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再吃一亏》,点击量将近230万。当然,朝鲜和俄罗斯再烂,和我没有多大关系,也犯不上仇恨这些国家。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是希望zf少点援助,少和坏蛋来往,在国际上做个体面的国家。我认为理想的zf是:对内柔情,对外霸道,如美国、英国和法国;再差点如欧洲多数国家:对内柔情,对外自私(如德国)。正如一个家庭,如果丈夫对自己的妻子温情脉脉,对孩子关爱备至,甚至还有些怕他们,但对外却腰板硬邦邦的,你说这样的人是不是理想的好丈夫?如果反过来呢?那只能用混蛋来形容。
由于对理想的坚持,所以受到了很多的误解甚至谩骂,甚至可以用伤痕累累来形容,课程也被莫名其妙取消了几十次。于是偶尔反思: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值得?如此坚持是不是有点二?突然意识到,这本书的名字带有个“二”字,或许有些道理。看看本书的其他作者,哪位没有受到过误解和委屈?哪位不是在坚持自己理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