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因种种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仍明显滞后,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赣州国土面积占全国的0.41%,人口占全国的0.68%,但2011年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仅占全国的0.28%和0.17%,主要人均经济指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至七成,是中部地区平均水平的五至七成,与西部地区的差距也在扩大。人均生产总值,1952年赣州为中部和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138.1%和153.9%,1990年为71.9%和76.7%,2000年为60.5%和72.7%,2011年降至54.7%和58.1%。即使与延安、遵义、百色、临沂、龙岩、三明、黄冈等革命老区比,赣州地域最广、人口仅次于临沂,但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不占优势,2011年的经济增速和人均水平均处于较后或末位。
“没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为此,《若干意见》制定了2015年和2020年“两步走”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在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0年,原中央苏区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此前,赣南四周分别出台了四个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方面,赣南苏区明显“中部塌陷”,受到极大的地域壁垒制约,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若干意见》出台系列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国土资源、生态补偿、人才和对口支援政策,就是要使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中部塌陷”变成“投资的洼地,发展的高地”。
“过去,区域发展国家战略更多地放在沿海、沿江和沿边地区,而这几年,越来越倾向于均衡化。”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宏观战略上有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即使在中西部区域内部也越来越注重均衡发展,更多地把中西部的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给予扶持。
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把陕甘宁老区列入国家战略。
迟福林说,这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需要,同时也是当前应对经济下行、稳增长的迫切要求,因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有广阔的投资空间和市场空间。
页:
[1]